第七百四十二章 皇城指挥使愿降大顺!

傲骨铁心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大流寇最新章节!

    杨氏是张献忠的第二位妻子,在此之前张献忠曾娶前明崇祯朝首辅大学士陈演的女儿为妻,然陈氏随张献忠生活不到半年就病死,后在礼部尚书吴继善劝说下纳了杨氏为妻,立册为大西皇后。

    杨氏家是成都人,其父是秀才,算是小门小户,但也正因如此杨氏深得张献忠喜爱。

    骨子里,张献忠对前明官绅有彻骨恨意,尤其是那些口口蔑称自己是贼的读书人,这才有了于川中开“恩科”杀五千余读书人的劣事。

    决意北上抗清后,张献忠为表明自己破斧沉舟的决心,命义子定国杀妃嫔及幼子,独留皇后杨氏,这个幼子便是杨氏所生。

    儿子的死让杨氏痛不欲生,连带着对没有劝阻的孙可望、直接动手的李定国都是心存怨意。只是这一切都是丈夫张献忠下令所为,杨氏空有怨恨也不敢有所表露。

    而且孙可望、李定国不久便被她的丈夫下旨开府,实际成为大西军的两位继承人,威望之高更是让杨氏不敢有任何想法。

    说白了,张献忠在一日,杨氏这个大西皇后就是空有虚名,于大西朝政根本没有任何说话的份。

    艾能奇尊重这位“义母”,只因为人子尽孝而矣,哪怕这位“义母”比他还小。

    但这份孝心却让杨氏于深冬的固原心生暖意,也从不插手固原军务,母子相处融洽。

    然而固原的平静很快就被前线传来的噩耗搅乱。

    连凤翔都放弃了的大西左丞相汪兆龄到了陇州之后,便派密使快马加鞭往固原报讯,“请定北将军早作打算。”

    汪兆龄本意是趁东西二府领军在外,奉杨皇后立与他关系较好的艾能奇为大西新君,可是艾能奇却没有按汪兆龄的意思行动,反而却让户部尚书王国宁于固原安定人心,其亲率所部十五营兵进至平凉准备拒敌。

    汪兆龄无奈只得于平凉暂驻,等侯艾能奇率部赶至。

    顺军方面,李过指挥辛思忠、赵忠义、白鸣鹤、王自奇等将一路追击西军余部至陇州。

    刘文秀同马元利、王尚礼等人聚拢了万余兵马于陇州以东越山岭一带阻击西军,双方战了不到片刻,马元利临阵脱逃致使西军再次大败,刘文秀不得不继续西逃,陇州重新被顺军占领。

    一心要报凤翔兵败之仇的李过命全军昼夜行军,直扑平凉境内,准备一举夺下平凉城再扫灭固原。

    顺军一路疾进,先后占领华亭、崇信、泾州等地,所到之处西军如骨牌轰塌,大小城池皆是易帜,士绅百姓皆俯首迎拜。

    得报定北将军正率部赶来平凉后,刘文秀同诸将商议认为绝不能再轻弃平凉,但此时西军余部不过三两万人,个个如惊弓之鸟般哪里有勇气拒敌。

    前番陇州战败于平凉养伤的前军都督白文选分析时局,认为李过这人为人仁义,重信守诺,此是优点也是缺点,故可以使人往李过军中伪降趁其不备突然袭杀,当能重创顺军,为定北将军那边争取时间。

    刘文秀采纳白文选的建议,遂命随他一起西逃的天威营总兵王见明、忠勇营总兵彭德广二将往李过军中诈降。

    李过本就以仁义著称,加之监国又有善待安抚来降西军的谕旨,又见大顺已经胜券在握,所以闻听王见明、彭德广二将率众来投,欣然命人纳之,命驻于马铺岭下。

    随李过一起西进的王自奇提醒李过当打散王、彭二将的兵马,以免二人是假降。

    李过却以若现在加以监视,势必会让王、彭二人寒心,也不利大顺招抚西营诸将,未对马铺岭做任何布置。

    结果当夜王见明、彭德广先后发难,率精锐披甲猛冲顺军大营,致使顺军连失十三垒,狼狈撤至华亭城才算稳住阵脚。

    此役,顺军竟是阵亡将士三千余人,内中多半都是精锐。

    马铺岭之战让惊魂未定的西军上下都是为之鼓舞,躲在平凉城中的左丞相汪兆龄更是喜的命人往固原杨皇后报捷,同时请杨皇后下懿旨封赏有功将士,可晋王见明为右军都督,彭德广为虎威将军,以接替前番阵亡的张化龙同张能。

    正向平凉城赶来的艾能奇闻听义弟刘文秀等总算止住溃势,不禁喜出望外,传令诸军加快速度准备配合刘文秀对顺军发起反击,不求能大败顺军,但也要将顺军逐回凤翔,否则对固原的威胁太大。

    刚刚奉命赶到凤翔城的大顺陕西巡抚张国柱收到前线兴国公战败急报后,立时写信命人送往兴国公处,信中张国柱说大顺如今已占绝对优势,便是败上一两阵并不足以改变顺强西弱的局面,所以兴国公只要在华亭一县稳住阵脚,不要轻易放弃已占领的平凉诸城即可。

    同时张国柱开始大力整顿收编的西军降卒,将其中大半军官都调到汉中,另以他从西安带来的军官填充,如此短期内就能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降军可用。

    十一月十九日,艾能奇率军赶至平凉城。

    此时汇聚在平凉城的除了艾部七万人马外,就是窦名望、刘文秀、白文选等人从东边带下来的残兵三万多人。而此前西军自平凉东进的兵马近二十万众,损失之大,令人心惊。

    义兄义弟碰面,自是难免要对义父之死痛哭一番。

    之后,平凉城内却是发生了争执。

    反击顺军为万岁报仇是争执双方的共同心愿,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如何反击顺军,却是两派观点。

    左丞相汪兆龄以国不可一日无主为由,拟派人奉请杨皇后至平凉,定下大西新君人选,从而凝聚军心士气再行反击。

    刘文秀却意先将顺军逐出平凉再商议新君人选,即“以新胜消弥旧败,使三军气振”。

    最后争执的关键到了艾能奇这边。

    面对汪兆龄几番“提醒”,艾能奇却是没有如这位汪丞相愿皇袍加身,而是站在了义弟刘文秀这边,认为应当趁马铺岭新胜,顺军于平凉立足不稳进行一次大的反击。

    至于大西新君人选,艾能奇本人并没有表示对皇位的渴望,反而意思是待东府、西府会合之后,由文武共商群推。

    这让汪兆龄大失所望,虽然他明白艾能奇能够如此实是顾大局,但这个大局对他汪丞相却是极为不利。

    原先被汪兆龄鼓动弃守武功的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此时也是大为后悔,因为他这一路西逃损失也是极大。急于逃命时不能冷静去想,如今有了喘息之机再细想从前过往,那真是悔的肠子都青了。

    二十万大军,就这么瓦解只余两三万人,任是谁看了都得痛心万分。

    要是继续逃跑,窦名望倒也没什么好想,现如今马铺岭大胜,定北将军也率军赶来,他窦名望实是没理由再随汪丞相胡来。

    没有窦名望的支持,艾能奇又另有心思,手中没有兵权的汪丞相便是压不住了,只得讪讪点头同意刘文秀反击计划。

    两天后,八万余西军将士就在艾能奇、刘文秀指挥下东进,一路收复泾州,一路收复崇信,另一路在白文选的指挥下由马铺岭方向进逼华亭,对顺军形成三路威胁。

    此时华亭的顺军主力只有辛思忠部7000余骑兵,赵忠义部6000余骑兵,王自奇收编带来的两万多西军降兵,此外就是白鸣鹤收容的万余人,总兵力达到了近五万人,然而能战之兵其实还是辛、赵二人统率的万余骑兵。

    面对西军三路进逼,李过倒是有心先攻一路,然后挟胜再攻西军另外两路。然而华亭周围多是丛山峻岭,道路狭窄,不适合骑军作战,也没有足够的空间供李过腾挪指挥。

    思来想去,李过决定坚守华亭,等待陕西巡抚张国柱的增援。

    镇帅赵忠义却认为别看西军大举反击,但却是空架子无有内表,所以主力可在华亭坚守吸引西军,但却可发一支精兵由他带领前往袭平凉城,只要端掉平凉城,他西军莫说是三路了,就是三十路也得统统瓦解。

    李过一听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华亭往平凉的官道都处于西军进军路上,赵忠义如何能从西军眼皮底下钻到平凉城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赵忠义命人在华亭县城找寻六十以上老人,尤其是做过猎户或商贩的,果然在重金利诱下,一个老猎户向顺军交待出有一条不为人知的山路可以秘密抵达平凉城。不过这条山路十分危险,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走马都不行。

    “过不得马就用腿!”

    赵忠义二话不说,亲自选了800锐卒,每人只带五天口粮和兵器,在那老猎户的带领下开始穿山越岭。

    赵忠义出发后的第三天,刘文秀部就由崇信方向杀到华亭,顺西双方就此展开华亭保卫战。

    另两路艾能奇、白文选部也相继赶到,小小的华亭县城竟是云集了顺西两家十数万人马。

    每日都是战鼓咚咚,号角不绝。

    双方为了华亭,也为了各自命运展开了激烈厮杀,城墙下的尸体垒得都有丈许高。

    翻山越岭的赵忠义却趁着西军注意力全部在华亭时,以掉入山崖8人的代价成功从山中冒出。

    前方不远处的平凉城让792名随镇帅奇袭的顺军将士都是眼眶通红,赵忠义更是难掩心中兴奋,但他没有直接带领冒然攻城,而是叫部下潜在山中等待天黑。又叫十几名胆大心细的亲兵或扮作西军,或扮作百姓悄悄潜入平凉城。

    因为己方大军正在出征顺军缘故,位于后方的平凉城显然没有全城戒严。

    顺军的细作入城之后也是耐心等待,直到天黑城中军民大多睡去之后,这些细作才突然冲出,一边于城中到处放火,一边大叫::“西军败了,西军败了!”

    又叫:“大顺军进城了,大顺军进城了!”

    顷刻间,平凉城中大乱,恰适大风,风助火势,未几小半个平凉城便为火焰滔天。

    守城西军也好,城中百姓也好,都叫这大乱慌成一团,一些好不容易从东边跑回来的西军士卒以为顺军真的进了城,惊慌失措之下争相往城外冲去。

    正寻思怎么内应还没有夺门的赵忠义见城门大开,立时率部冲杀过去。

    平凉守将、原西营水军左都督王复臣眼见城中大乱,到处都是顺军的喊杀声,自家士卒更是东奔西跑,争相往城外逃去,知大势已去,遂写下“大西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拔刀自尽而亡。

    汪兆龄再一次展现了自己逃跑的本领,城中刚有一点乱的苗头时,这位大西左丞相已经打马消失在城外的夜色中,逃跑之急连随从都叫丢下了。

    “这可怎生是好,这可怎生是好!”

    留守的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初始听到士兵来报说是顺军来袭,还以为是这士兵妄言惑众命人将其处斩。可怜那士兵人头刚刚落地,顺军进城的叫喊声和喊杀声便响彻平凉上空。

    “快关城门!快关城门!”

    窦名望这下是彻底慌了手脚,也是急得直跺脚,有心领兵镇乱,可城中军民大乱,精兵又都叫定北将军和抚南将军带去攻打华亭了,他哪里有什么兵可以调。

    部下们眼见城中局势失控,纷纷劝说指挥使赶紧撤离,要不然就要被顺军擒住了。

    “唉!”

    窦名望能如何?

    只能长叹一声:“天亡我大西!”

    随后在部下簇拥下拔腿就跑,然而窦指挥使终是不及汪丞相手脚快,也不及汪丞相果断,他跑出来时城中大小城门都已被急于出城的军民堵得水泄不通。

    一队冲进城中的顺军发现了前方有一群西军,内中还有将领模样的人,顿时喊杀冲了过来。

    窦名望的部下早就是失了胆气,哪里提得起勇气与顺军厮杀,纷纷叫喊乞降。

    望着那帮跪在地上乞降的不争气部下,窦名望气不打一处来,伸手就要拔自己的佩刀,却是拔了个空,原是逃跑匆忙连刀都没顾得上拿。

    又是一声长叹,在几个持刀顺军就要砍来时,窦指挥“扑通”跪地,疾呼:“皇城指挥使愿降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