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季式出镇

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重生北魏末年最新章节!

    早在高澄向崔季舒去信的之前,就已经与刘洪徽有过沟通,透露了将要由他在州试后受任兖州刺史一职。

    刘洪徽自小习练武艺,身为一名鲜卑化的匈奴人,精通骑射,却不通文事,所幸到时候在政务上自有幕僚府吏辅左。

    获知这一任命后,刘洪徽终日闭门苦读,倒不是要恶补文化知识,只是在家背诵高澄推行的《施政纲要》与改良过的计帐法。

    宇文泰在关西做出规定,官员必须熟背《六条政令》与计帐法,否则不能为官。

    而高澄也对东魏官员做出了同样的要求。

    这一规定可为难了一众大老粗,比如广州刺史高敖曹,与他的文盲弟弟高季式。

    高季式已经卸去亲信都督,受命镇守恒农担任陕州刺史一职,随时支援潼关守将独孤永业。

    而接替他的正是尉兴庆。

    尉兴庆来到洛阳也有月余,对于这段时间高澄时常示好的举动,他个人推测是出于笼络其父尉长命的原因。

    否则无法解释原本与他并无交集的自己,突然受到小高王的喜爱。

    但就算高澄用心不纯又如何,尉长命督理营、平二州,看似权重,实则远离中央。

    就目前来说,高氏对河北北部都不太看重,更别提辽东。

    勋贵之中,重要程度高于尉长命的大有其人,高澄在一众勋贵子弟中独独挑中了尉兴庆,这足以让他感怀这份恩情。

    在高季式赴任之前,尉兴庆特意登门拜访,向这位前辈讨教该如何当好这个亲信都督。

    高季式并没有与他多说什么废话,只是领着尉兴庆往亲卫营转了一圈。

    高澄听说这件事后,对张师齐叹道:

    “季式不通文墨,但其人内秀,明事理,不知胜过多少读书人。”

    尉兴庆并非不知道如何统御部众,他担心的是自己初来乍到,难以服众。

    高澄麾下亲卫大多由高季式代为组建,他任职多年,在一众亲卫中极具威信,因此,尉兴庆才会起意拜访高季式。

    当然,尉兴庆还有一种选择,即请托威信比高季式更重的高澄出面,一切难题自可迎刃而解。

    但是一有困难就找领导出面,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毕竟小高王可不是尉兴庆的工具人,听调听宣。

    高季式对于尉兴庆的来意心知肚明,大家伙都是将门子弟,又哪需要外人教授。

    而他带着尉兴庆往亲卫营走一趟,也是在告诉众人,尉兴庆与自己交好,众人也卖高季式这一份薄面,自然不会与尉兴庆为难,不服管教。

    太昌七年(538年)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高澄邀高季式往邙山登高,遍插朱萸。

    “明日子通就要离洛,说来也不怕惹人取笑,澄心中多有不舍。”

    高澄在山巅席地而坐,与身旁的高季式感慨道。

    高季式对此深有感触,他与高澄自普泰元年(531年)相识,期间只有高季式三次在冀州为亡父扫墓而短暂分别,其余时间两人朝夕相处,这份感情,外人又如何能够体会。

    “大将军...”

    高季式才开口,就被高澄打断道:

    “今日登高,澄与一生挚友高季式为伴,并非陕州刺史。”

    高季式为之动容,他改口道:

    “子惠,你我虽然身处异地,却并非音信隔绝,若是思念得紧了,大可招我回京述职,恒农与洛阳不过二百余里,纵使时常往返,也不会误了州事。”

    高澄闻言笑道:

    “如此,岂不是要让子通饱受奔波之苦。”

    高季式对此不以为意:

    “我自小生长于马背,区区二百余里,谈何辛苦。”

    两人在山顶坐了许久,缅怀过往,时而叹息伤感,时而言笑晏晏。

    这场景也让随行的亲信都督尉兴庆与纥奚舍乐、薛虎儿等一众库直对高季式羡慕不已。

    九月初十,高季式由高澄相送,领京畿军三千出洛阳。

    然而高澄送了一程又一程始终不愿回洛阳,这一送就是两天一夜,一直走到恒农郡最东部的宜阳县才停下脚步,粗略计算,居然送出一百二十余里。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子通一路保重。”

    始终与高季式紧紧相握的高澄终于松开了手。

    高季式同他道别后,骑在马上,一步三回头,望着在远处拭泪的高澄,不由心里一酸。

    当他下定决心不再回望的时候,却听见身后传来的呼喊:

    “子通!莫要滥饮!”

    高季式转过身子朝着高澄招手,朗声笑道:

    “知道了!”

    高澄回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十三日的傍晚,初十送客,十三才归,所幸他派了卫士回洛阳通传消息,才没有引得家卷担忧。

    而高澄回洛后,渤海王府又迎新人,倒不是小高王沿途看上哪家霜妇,而是李祖猗的肚子有了喜讯。

    高澄曾与养在外室的李祖猗、元静仪约定,诞下儿女便会让两女进门。

    但实际上,不可能真的等到儿女出生再做安排,让他们背上私生子女的恶名。

    当然,对于高澄来说,公事才是最紧要的,比如说即将到来的各州州试。

    九月三十,定州治所中山郡卢奴县。

    天公作美,万里无云。

    崔赡早早就等候在考院外,多有生员上来搭话,试图与他结交。

    这不只因为崔赡出身清河崔氏,更是由于他的才学早就为世人所共知。

    如今广州政通人和,而广州刺史高敖曹本身是个什么属性,河北民众又怎会不知,出了名的不读书,当年在冀州打家劫舍,祸害乡里的老惯犯,哪能指着他亲力亲为治理地方。

    故而所有的赞誉几乎都集中到了不满二十的崔赡身上。

    事实也确实如此,崔赡十五岁入高敖曹幕府,辅左他处理政务,也算得上是呕心沥血了。

    “那人就是崔赡?”

    定州刺史厍狄干站在高楼上眺望,他指着远处正与一众生员相互见礼的崔赡,向亲信问道。

    得到肯定答复后,厍狄干感慨道:

    “生得好模样,才学出众,却不恃才傲物,能平易近人,不愧李神俊‘后生第一’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