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清流之邀

小心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破虏讨逆战三国最新章节!

    “王让,你竟然输了,怎么搞的?”王易看着下头那个带着泪痕,身边横七竖八躺满了不止的家兵,还是桀骜不驯,满嘴咒骂的童子,就觉得好笑。

    当然他交待王让的口吻也无责怪之意,王让虽然有一些算术底子,但是跟着王易也只有半年多点的时间,可谓其登堂也,未入于室也。王让垂头丧气,像极了一枚被人捏扁的软柿子。

    “他出了什么题目?”

    “不是他出,是我出,我说他全部答出来就算他赢,想不到我连出十题,都被他答出了。”

    王易拿起那十个竹筹一看,登时头大如斗:简单的应用题,当然也有几道譬如杨辉三角,九宫格之类看起来颇具挑战性的题目,但满打满算,顶多只有初中一年级的水平……只是……

    王易狠狠给了王让一个毛栗:“学算术学到屁股洞里去了!只给他出题我就不说了,却还出这么简单的题!”

    出身刘室宗亲的刘涣看起来受到的算术教育比王让好得多,不过他粗鲁的言谈举止很难和他的宗室身份联系到一起,只见他边哭边指着王易说道:“你就是王……王易吗?我……我要和你比算术。”

    对于这个家伙的水平王易选择了无视,他不屑道:“你不过小胜了我的家奴,便张狂着要和我比一比,可见是个不知羞的家伙。”

    “呀,我要跟你拼了……”刘涣突然爬将起来,舞着王八拳朝王易劈头盖脸打来,

    王易轻松地卸掉了对方的拳头,右手犁箭状虚刺着刘涣喉部。刘涣“啊”地惊叫一声仰后倒去。

    “公子手下留情!手下留情!”刘涣的管家四处寻觅刘涣不到,又听说他撞进了王易的童子军,一时半会还没出来,顿时急得汗如浆涌。他冲进来,本见王易动手,心里正如个葫芦颠三倒四摇晃个不停,待看到王易的手掌并没有对刘涣带来什么伤害后,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听你的口音,是扬州人?”王易对那个低头顺眼的管家问道。

    管家头点得小鸡啄米一样,虽然他们是刘室宗亲,但当今蛾贼乱世,十室九空。便是他什么汉室宗亲,在黄巾之乱中也是蛾贼先讨打的份,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黄巾也未彻底平定,正是要与仁人义士结交的时候,怎能惹毛了对方!

    看起来刘涣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弟弟,只见他弟弟远远地看着王易,似乎对他很好奇,王易也注意到了他,突然间觉得他们的身份有些熟悉……

    罢了,也不和他纠缠。王易收了管家送来的“薄礼”,就将这汉室宗亲放了一马。

    刘涣,一个小屁孩竟然击败了据说是王易的心腹,这个消息传开了,越来越多慕名前来的商贾都不想急着离开,而很多汝南当地的世族也已经准备向王易讨教了。同来凑个热闹的还有扬州淮南淮北的人士。

    可能是秦颉皇甫嵩和朱儁曹操早早将周边地区的黄巾军扫荡一空,再加上王易的童子军每天的“三操两讲”,诵读《诗经》和《楚辞》中的名篇佳句的声音清脆有力以至时常吸引行人的缘故,本来就文风甚浓的汝南郡又开始活跃起来,当然,有了刘涣的前车之鉴,他们不会笨到直接挑衅的地步,而是相当文雅地邀请王易参加所谓的文会。王易这样未及弱冠,却文武双全的,几乎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异类,甚至是他的属下有时在睡梦中也会被王易卓越的身姿惊醒。

    王易没有想到的是来请他参加文会的小厮的身份,他把一张请帖送到王易手里后,恭身一揖道:“平舆许氏在平舆恭候王子云了。”

    闻者大吃一惊,乐进就讶然道:“主公,大约是峻名节,好人伦的许氏兄弟——许劭和许靖罢!此二君,每月更换一次品评的题目,在汝南素有‘月旦评’之称。”

    “哦……”王易把声音拉得老长,其实他本人对大名鼎鼎的许氏兄弟并没有什么感觉。王易印象更深的是许劭,但他大约了解的是此时的许劭年轻且富有才学,但他存于乱世之中然爱出仕,不愿尽力,看起来想当一个淡雅的贤隐之士,而另一方面又热衷于“月旦评”。等到他人入不惑之年的时候,随着与兄弟朋友关系的不睦,他似乎才切身意识到世态悲凉,万事俱灰,为了避祸四处奔走,最终死在旅途上。

    他是属于那种看透世态的人,因为他的品评往往一语中的,被品评者如曹操也前途腾达;他又是渴望闲静的人,因为他不乐衷于在乱世当官,宁愿死在旅途中也不愿意死在府衙里;他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否则“月旦评”就不会出现了。

    相较之下,王易倒更欣赏当代的陈寔和陈蕃。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大家,只可惜独立鸡群的许劭对这两位还并不怎么待见。他去颖川,多长者之游,唯独不候“颖川四长”之一的陈寔;“先扫屋宇而后扫天下”的陈蕃为妻子奔丧,乡人毕至,他也不去。

    想到陈寔,王易就想起了那个“梁上君子”的典故。饥荒之年,有盗贼伏于陈寔家的横梁上,陈寔现他后,对身边的子孙说:“不善良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恶的,因为习染旁他才品性至此,这就好像横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盗贼听闻大惊,下来后伏地请罪,陈寔非但未予缉拿,还赠与财物,盗感激涕零而去。

    同样是在饥荒之年,与那位筑“京观”为乐的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相比,高低立判。

    “阁下可是扬州海盐人王子云?看起来阁下对许子将不以为然啊。”

    一个爽朗的声音在外头响起,王易吩咐童子们继续诵读,自己迎了出去。来人身材高大,神采飞扬,穿着不甚华丽,但面色也没有一般百姓的那种枯槁疲惫,倒是容光焕。

    王易给他搬了把自己做的折叠椅,那人见王易这般坐下,心中奇怪也不好作,只得照做。他听得王易笑道:“许子将(许劭)和许文休(许靖)两人乐于品评,胜在刚正不偏,不虚美也不损毁。只是墨子有言‘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当今朝政糜烂,忠言逆耳食肉者已经听不进去了,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方法,品头论足固然趣味横生,有的时候也能鄙恶扬善,但终究不是长远之策。”

    汉末逐渐兴起了清谈之风。从舆论上看,这似乎对政治有不错的监督作用。然而清谈还是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浮华的色彩,不尚实用,不尚真才实学,而只是靠党派间互相的吹嘘追捧得名,这非但无益于政治,更会加剧门阀林立局面的形成。

    孔融、弥衡以及杨修那种睿智机敏,那种口若悬河,固然风姿绰约,然而从大的角度来说,对政治实则无益;从小的角度来说,也容易在权衡相争中惹一身死族灭。

    那个士人见王易话中有话,但历史局限性让他无法理解王易最本质的含义,只是揣摩到简单的“身体力行”。饶是如此,他也觉到王易的与众不同。

    他礼貌地一揖,说道:“在下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方才打搅希望阁下不要介怀。我想问的是阁下是否要参加平舆的议论?看得出阁下对墨学这门几乎绝迹的东周显学似乎真的是有几分钻研。”

    演义中因擅长养生之道的董昭博得了曹操的注意,现在他吸引了王易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