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荣耀大中华最新章节!
沈瑜庆的遭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瑞良被免职,如果瑞良不被免职的话说不定沈瑜庆还能够在护理巡抚这个位置上做的好好的。虽说护理巡抚不算正式的巡抚,但是至少也能够实现沈瑜庆心中的一些政治抱负。可要回去做一个布政使,那就和沈瑜庆所期望的差远了。
布政使说的好听一点那也是一省之巨头,可是到了满清时期布政使已经比着明朝时期远远不如了,在明朝时期巡抚还不是常设的官职,在各省一般掌权的一般都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及都指挥使司,而且相对于按察使司以及都指挥使司,一般布政使司的权势最大,,肩负着承宣政令、管理官吏、管控财赋以及科举考试等重要政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省官员的领头人。
但是到了满清,巡抚以及总督已经开始成为常设官职,而以前身为一省之领头人的布政使则退位成为了巡抚或者总督的属官,虽说还掌控者一省的财赋以及人事,但是在上面还有老大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财赋以及人事根本就没了以往的独断权,做什么事情都得看巡抚或者总督的眼色行事。一般除非是自己不相干了,否则还没有布政使敢和巡抚或者总督唱对台戏的。
沈瑜庆以前当过一段时间的布政使,所以他能够体会到当布政使的憋屈,就以他当布政使那段时间的经历来说,由于他对于财赋的把关比较严,多次拒绝了当时巡抚以及两江总督的不合理用银要求,结果使得他成为了两大上司的眼中钉,那段时间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打压。
也幸好那段时间慈禧太后还当权,慈禧这个人虽然忌惮汉人势力的强大,但是却也知人善用,敢于重用有才能的汉人官吏。所以那段时间虽然多遭打压,可是沈瑜庆不但没有倒台,反倒是从布政使的位置上当上了护理巡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高升了。
当巡抚当了两年了,这个时候再让沈瑜庆去做回布政使,可想而知他心里是多么的不甘心了。从护理巡抚到布政使,对于沈瑜庆来说这就相当于一次贬值,而且更关键的是,回到布政使位置上之后,可以预见他未来一段时间又该不太平了,到时候肯定又得生出诸多事端。
就在沈瑜庆发愁的时候,唐杰找上门来向他打听情况,“大人,听说朝廷任命了一个新巡抚?”见到沈瑜庆之后,唐杰小心的问道。
一看唐杰的样子,沈瑜庆就知道他是来打听情况的,也幸好沈瑜庆是一个虽然固执,但是脾气却相当好的人,要是其他人的话这个时候估计早就发火了。而沈瑜庆听了唐杰的话之后只是沉默了一会,不过却还是回答了唐杰的问题,只不过语气却带着相当多的怨气,“没错,瑞良和老夫都被免职了。瑞良被调回了京城,而老夫则又当上了布政使。至于巡抚之位,则被冯汝骙给拿去了。”
“怎么会这样?”唐杰不解的问道。
“怎么会这样?”沈瑜庆抬头看了看天,不满的说道:“还不都是那位摄政王闹得。”
清朝的摄政王不多,最出名的莫过于满清入关之时的摄政王多尔衮了,这位摄政王多尔衮带领满清入关并且夺得了整个天下,其对于满清的贡献一点都不比满清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小。当然,多尔衮的名声肯定是比不上那两位的,但是不能因为人家的名声差就否认他的贡献不是吗。
清初的时候出了一位摄政王直接为大清带来了这万里江山,而现在满清到了衰落的晚晴却又出现了一位摄政王,估计他们是想让这位摄政王如几百年前的多尔衮一样力王狂澜。而这位摄政王就是满清最后的实权统治者,爱新觉罗?载沣,同时他也是满清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1908年这一个年份,这一个年份相对于其他时候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英国加强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满清和瑞典签订了通商条约,而在国内地方上爆发了马笃山起义、河口起义等多次起义,在中央清廷创办了多所学堂花费数百万两,又批准了《宪法大纲》等等。
不过要说这一年里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最大事情,可能莫过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驾崩了。这一件事情直接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以及命运,同样在相对平静的1908年,这也可以算作是世界上发生的最大一件事情吧。
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驾崩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寿三十八岁。这位曾经有过远大梦想但是当了一辈子皇帝却从来没有掌过权甚至还被囚禁了多年的皇帝终于走往了自己不甘的一生。对于光绪皇帝的一生,我们只能用唏嘘这一个词语来形容,慢慢的都是遗憾。不能说他好也不能说他坏,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没有权利的傀儡而已。虽然有了当皇帝的命,但是却没有掌权的命,也更没有那样的能力和手段。
而光绪皇帝的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谜团,清廷对外公布他是死于疾病,可是各种谣传却说他是被慈禧太后给毒杀的。至于原因则起源于这一年十月份的一场大病。十月份的示好光绪皇帝生病了,卧病在床很严重,而凑巧的是那个时候慈禧太后也生病了。按照传言上的说法,得知慈禧太后也生病了之后,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深感性命受到威胁的李莲英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然后,后面的所有人就都知道了。没过多久,光绪皇帝就死了,而且还死在了慈禧的前面。更关键的是,在光绪死了之后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就跟着驾崩了,这更加加深了其他人对于光绪皇帝死因的怀疑。
虽然清廷对外公布的死因是病死,但是更多的人却愿意相信他是死于毒杀,至于凶手,最被人怀疑的自然就是慈禧太后了。当然,其余的袁世凯以及李莲英也都是被怀疑的目标,因为这俩人都是光绪皇帝最想要杀的人,所以他们也都不会坐以待毙。如果是慈禧太后先驾崩,那么在光绪皇帝在慈禧驾崩之后必然能够亲政掌权,而一旦他亲政掌权了,可以预见袁世凯和李莲英这两个人的下场都不为好,所以光是为了自己的小命,这两个人就不能够让光绪活的比慈禧太后长。
当然,到底是谁毒杀了光绪皇帝这个注定要成为一个历史谜案,而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唐杰至少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情就是,光绪皇帝确实是被毒杀的。因为身后后世人,他知道在后世官方曾经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进行了坚定,正式光绪皇帝的真实死因是砒霜中毒。
不过这个说法唐杰肯定是不会说出去的,毕竟现在还是满清当政,议论皇帝的死因那可是大忌,而且这事就是他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啊。所以就让这个时代的人怀疑去吧。
身为满清的皇帝,光绪的死足以让朝野、让天下震动,但是却引不来朝野以及天下的慌张。因为这么多年来,虽然光绪是皇帝,可是大家都已经习惯性的忽略了他,所以有他没有他基本上都一样,没有了光绪皇帝大不了换一个皇帝就可以了,这天下照样维持。
不过紧接着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的示好,慈禧太后也跟着驾崩了。慈禧太后的驾崩就着实让不少的人慌了神了,当然也让不少的人欣喜若狂。慌了神的自然是满清以及那些满清的死忠。这大清王朝近几十年来在诸多风风雨雨当中能够维持下去,全靠的慈禧太后啊,要是没有他估计这满清早就提前灭亡了。
可以说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亦或者是张之洞、袁世凯,这些人就没有一个不怕慈禧太后的。有她在,这些人地方督抚们不管权势有多大都没人敢造反。慈禧深谙权谋之术,可以说将这些人控制的死死的。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换做其他人估计早就弄得天下大乱了。
可以说无形之中慈禧已经成为了这满清江山最大的支柱,只要有她在,所有人就心安,不管有多大的问题他们都认为慈禧太后能够摆平。可是慈禧太后的驾崩却直接使得这些人没了支柱,失去了安全感,自然心里就慌了起来。
和满清死忠们的慌张相比,在慈禧太后驾崩之后另外一些人却非常高兴,估计最高兴的就是那些革命党了,当然还有唐杰这样的,也有那些中央以及地方上的野心家,比如渴望篡权的袁世凯以及渴望割据的地方督抚们。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全都很清楚慈禧太后在满清的地位以及她的重要性,同样也没人敢否认慈禧太后就是他们头顶上的一座大山,现在这座大山没了,这些人自然心里高兴极了,不少人都想着自己的机会来了,当然他们的机会也确实是来了。
可以说慈禧的驾崩才是真正引得朝野震动、天下震动,她的死亡所产生的影响力比着光绪皇帝不知道要大多少倍。所以把这件事情当做1908年这一年中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一件大事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慈禧死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满清气数已尽。按说慈禧和光绪这两位当权者接连死亡,怎么也得国丧数月吧,可是实际上在他们两人死了之后,除了京城以及京城周边地区音乐、嫁娶官停之外,在地方上大部分的人仅仅是心里震惊了一下,然后等恢复过来便继续了自己的事情,至于国丧却已经没人理会了,大家的生活看起来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还是因为满清朝廷早已经和地方上离心离德了。这几十年来随着汉人势力在地方上的崛起、汉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大量满清对汉人屠杀消息的传出,在地方上汉人普遍已经对满清没有了归属感,而即便是那些坐着满清官的官吏们,想的也是怎么割据地方,而不是为朝廷尽忠。
这几年来朝廷为什么开始使出各种手段来加强对地方军政的控制权,就是因为满清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离,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危险性,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想要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
只不过这几十年来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岂是满清所能够改变的。慈禧太后在的时候都拿这种状况毫无办法,更被说她死了之后了,更是彻底失控。地方上的汉人普遍失去了对满清的归属感,自然也对慈禧太后没什么认同感了,更何况她本身在地方上的名声也不好,自然而然的对于她的国丧也就没有多少人在乎了。实际上在国丧期间,地方上的婚嫁以及音乐也没见受多少影响,该怎么样几乎还是怎么样,而且也没人站出来说什么。对于这事,汉人官吏几乎不管,而满人官吏想管也管不过来,而且害怕闹出民变,最后索性也不管了。而在这种大潮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体会到一种王朝即将灭亡的无力感。
而满清对地方上失去控制,可是这京城之中也好不到那里去,虽然这京城还在满清的牢牢掌控之中,可是内部却也内斗不止。而瑞良和沈瑜庆的被免职,最根源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场内斗。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光绪皇帝死后,弥留之际的慈禧太后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皇帝选了一个新的国君,那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也就是说,现在这满清名义上的的统治者已经从光绪皇帝变成了宣统皇帝溥仪了。
要知道这溥仪现在才多大?三岁的幼童而已。由此可知慈禧太后选择让三岁的溥仪来继位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因为任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时候满清江山风雨飘摇,所以为了稳固满人的江山,继任的皇帝最好是一个能力突出、经验丰富而又正值壮年的皇帝,这样新皇帝才有能力尽快掌控大权稳定国家,进而慢慢的带领国家走上复兴。
但是慈禧谁都没选,独独选择了一个三岁幼童,这说明什么?用后来周总理的话说,慈禧根本就没想过把大权交给其他人,她也没想过自己会那么快就死,所以还幻想着继续统治这个国家呢。只不过现实无情的给了慈禧一刀,让她刚刚确立完新君就驾崩了。而她这一死,则彻底为国家的动荡买下了导火索。
慈禧太后死后,国家谁来当家?按理说应该是宣统皇帝。可是这个时候小溥仪才刚刚三岁而已,一个三岁的幼童岂能当家作主?而慈禧临死之前又说了她死后不能让后宫女人和太监掌权,所以这大权只能由皇族中的其他男子来掌控。
这个时候除了溥仪的亲生父亲、亲自被慈禧确定为摄政王的载沣之外还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吗?没有了。所以在慈禧死了之后,这朝廷的大权就掌控在了摄政王载沣手中。
载沣算是一个相当有骨气的人,几年前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载沣代表清廷亲自赴德国谢罪,当时面见德皇的他断然拒绝了德皇要求他下跪的命令。而历史上,在下台之后面对日本人的多次拉拢也是断然拒绝,并且还痛斥过投靠日本人的儿子溥仪。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强硬有骨气的人。但是载沣的性格更适合去统帅军队却不适合来当这个摄政王,而且他的能力也远远不够。
载沣掌权之后,他所做的事情全都围绕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加强满清对于军队以及地方的掌控。所以在他掌权之后他拼命的打压袁世凯,编练禁卫军收拢军权,撤换地方督抚,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特别是他打压袁世凯,此时已经使得京城出现了混乱,那袁世凯当权那么多年,手上还掌控者那么多的兵马,岂是那么好打压的。可是载沣却不管不顾,就是愣着脑袋拼了命的打压袁世凯。也就是袁世凯威望和魄力不够,要是换成曾国藩或者李鸿章当年被这么打压,估计早就造反了。
而瑞良和沈瑜庆的被免职也是源于此,可以说他们被免职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误,仅仅是因为摄政王载沣要掌权。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瑞良和沈瑜庆这些人都是当初慈禧太后任命的官吏,先天上就被打上了慈禧的烙印,所以载沣掌权之后为了加强自己对地方的控制,肯定要慢慢把地方上的督抚换成自己放心的人。
瑞良虽然是满人,可是却不管事,不能白占着一个巡抚的名额,而载沣对于沈瑜庆却又不熟悉,也不放心,所以这两个人肯定都得被裁撤了,而接替他们的则是载沣更加放心的冯汝骙,为什么,因为冯汝骙为官多年一直以忠烈著称,这样的人虽然不是满人,但是载沣用着放心啊。
事实上江西发生的事情在全国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载沣在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央朝廷里做的更过分,可以说自他掌权之后就一直在大肆更换官吏,而换上来的不是他的心腹就是满清新贵。
“那大人以后打算怎么办?”随后唐杰朝沈瑜庆问道。
沈瑜庆先是一阵沉默,不过想了一会之后却坚定的说道:“既然朝廷已经下令,那老夫再去做这个布政使又有何妨?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老夫相信总有一天朝廷会看到我的才能的。”
“好吧。”见沈瑜庆这都没有完全对朝廷死心,唐杰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唐杰算是确定了沈瑜庆和瑞良被免职已经无可挽回了,当下说了几句让沈瑜庆宽心的话便离去了。这种朝廷大事还没有他插手的地方,所以留下来也没什么用。
说实话对于沈瑜庆被免职,唐杰还是有些不舍的。倒不是他感觉沈瑜庆做官有多好,只是因为沈瑜庆看重他,不但不会找他的麻烦,而且还多次帮助于他。有沈瑜庆在唐杰可以减少许多麻烦。但是现在沈瑜庆却被免职了,而换成了其他人来做这个巡抚,唐杰可不敢保证那个人会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特别是他从沈瑜庆的话中得知新巡抚冯汝骙也是一位满清的死忠,而且还相当的忠烈,这样的人唐杰可不会喜欢。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件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唐杰也只能接受。所以虽然心里不舍,但是在回去之后,唐杰却当即叫来了钱书,两个人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唐杰将自己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钱书,然后说道:“你觉得这个机会如何?”
钱书被唐杰这么突然一问当即愣住了,不过随即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他知道唐杰所说的机会是什么,“大人的意思是说回鄱阳?”
“没错。”唐杰看了一下四周,面上丝毫见不到之前对于沈瑜庆被免职的不舍了,反倒是充满了兴奋,“我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现在巡抚瑞良和沈瑜庆被免职,而新巡抚冯汝骙还未上任,再加上朝廷当中此时也不太平内斗不止;如果咱们趁机把队伍带到鄱阳不但很难被朝廷注意到,而且即便是事后他们知道了短时间之内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钱书按照唐杰的思路想了想,发现现在确实是一个大好的机会,随即便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