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图书馆

Loeva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闺门秀最新章节!

    当赵湘正盯着那包可疑的毒药发愣的时候,赵琇端着装有纸笔的托盘,来到了外书房找哥哥赵玮。

    赵玮疑惑地看着她将托盘中的纸在自己面前的书桌上展开,还将笔醮好墨汁,递到自己手中:“妹妹这是做什么?要我写什么字么?”

    赵琇笑道:“没错,哥哥写几个字吧,类似于向人劝学,鼓励人努力向上的字眼,最好简短一点,要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印象深刻。”

    赵玮更糊涂了:“写这个做什么?”

    “不是说要开图书馆吗?”赵琇回答道,“我觉得,等免费图书馆吸引到学子前来,总要在馆中留下一些训诫的话,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也是劝学上进的意思。这样露脸的机会,为什么要让给别人?哥哥的字写得也不错,不如你就上了吧?”

    赵玮这才明白她打的是什么主意。关于图书馆的构思,妹妹早跟他提过了。其中有许多处闻所未闻的新奇设置,令他感到十分惊喜。他也大致能猜到,妹妹所说的这种训诫语,是留在什么位置的。可他何德何能,可得此殊荣?

    他连忙将笔放了下来:“这样不合适。图书馆是让人学习学问的地方,理当请德高望重的士林大家出手题词,至少也得是翰林、国子监祭酒或是大学士们。”

    赵琇不以为然:“如今朝中文官都看不起我们勋贵,我们说要开设这样一个地方,请他们中的一员来题词,哥哥确定他们不会端起架子推三推四?最后就算我们求得他答应了,他也多半会说,是给我们面子,是为了天下万千学子。我们受了气还要被人夺去功劳,这种气我可不愿意受。既然是我们家开的图书馆,名声就该归我们所有。反正我不担心会没人上门,肥水自然还是别流外人田的好。”

    赵玮听她讲得直白,不由得哑然失笑。想了想,妹妹的假设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他近日在外交际时,曾经向过几位文臣提过自家想开图书馆的想法,得到的虽然有赞誉,但显然都是些场面话,没几个人是真心把他的想法放在心上的,甚至还有年纪很大的老翰林说,他们家虽是行伍出身,但有心向文,也是好事,只是书馆什么的,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生怕他家学问不足,弄了些不三不四的书本来,给学子们看了,会误人子弟。

    不过,老翰林虽然对赵家没什么信心,但也承认图书馆是个好主意,竟然跟几位背景相近、年龄相仿、交情颇深的友人商量着,是不是把自家藏书捐一些出来,也建一间图书馆?毕竟这是功在千秋的大善举,是能流芳百世的。不过几位老大人商量来商量去,舍得拿出来的书都不多,珍贵的典籍更是连子侄都不肯轻易出借,生怕不相干的外人会污了好书。即使真的拿出来建了图书馆,也必定不能随意让人入内翻看的,而且要优先供给本家子侄阅读,还要捐书的家族各自派出人手,轮流或是共同看守书馆,免得书馆有失。但一想到维护这样的书馆需要花费多少本钱,此议就不了了之了……

    赵玮对这些老前辈们的反应感到十分失望,却并未气馁,反而更坚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图书馆建起来,并且名扬天下。这不但是为了建南侯府的名声,也是为了赵家的后代子孙。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因为顶着勋贵之后的名头,即使饱读诗书,也要被人质疑才学。

    赵玮想到这里,便对赵琇道:“我年纪还轻,将我的笔墨留在图书馆中,未必能令人信服。不如用父亲的笔迹吧?这图书馆本就是为纪念父亲所建,用他生前的笔迹,也是理所应当。”

    赵琇想了想:“这样也好,就是父亲生前的笔墨中,也不知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字眼。要不我们先想好用什么字,再从父亲的笔墨中挑选合适的字眼,交给工匠制成匾额?”

    赵玮沉吟片刻,便转身到了右手边的书架上,从一个书匣中取出了几本线装册子,放在书桌上。赵琇伸手望过去,最上面一本封面写的是《史记》二字,看笔迹,正是赵焯的手笔。

    赵玮道:“父亲从前喜欢抄书,只要是抄过一遍的书,他就再能将里头的内容背下来。在祖父去世前,父亲刚好抄完了《史记》的几卷,这是其中的《秦始皇本纪》。”他近日正好读史,读的就是亡父生前亲手所写的抄本。应该庆幸的是,因为这些抄本比较沉重,而内容又是赵焯记住了的,已经没有了用处,所以当年他乘船南下时,没有随身携带,而是将它们连同其他暂时用不着的书本一起,装箱运到了鼓楼小宅存放,这才能完整无缺地保留到今天。

    赵玮翻开抄本的其中一页,这上头还有他先前夹好的书签。他用手指着其中一竖行,让赵琇看:“妹妹觉得这一句怎么样?”

    赵琇一看,却是“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讲的是战国四君子。赵琇想了想:“这几个词不错,明知、忠信、宽厚、爱人、尊贤。父亲的表字可不正是‘明知’吗?”

    “没错。”赵玮微微笑了。赵焯表字明知。焯,意为明白透彻。这个表字,是赵焯昔日的授业恩师所取的,那是一位老翰林,已经去世多年了,但也是位颇有名望的学者,学问也很好。赵焯的这个表字就起得颇佳,今日兄妹俩看到《史记》中的句子,又发现这两个字极有来历。

    赵琇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不如我们的图书馆,就取名叫明知图书馆吧?”

    赵玮怔了怔,细细一想:“这样也好,以父亲的表字为名,那就任谁都知道,这书馆是为谁而建的了。”

    赵琇又有一个提议:“我们还可以把建图书馆的来由,包括父亲和母亲当年惨死的真相,以及我们为亲人长辈正言的初衷写成文章,刻在碑上,立于图书馆中。只要图书馆在一日,天下人都能看见碑上的文字,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无论哪个人妄想为小长房翻案,都不可能了。我们也正好跟他们划清界线。这么一来,我们就用不着一个一个地把当年的真相跟人分说明白,岂不是省了一把力气?”

    赵玮合掌笑道:“妙极!就这么办!”他甚至提出,可以在馆中设一处小小的灵堂,放置父母灵位。那么前来借阅书本的学子,若是有心,就可以为他们的父母上个香,祭拜一番。父亲生前是位举人,母亲也是书香世家之女,当得起这些读书人的香火。

    有了计划,兄妹俩又商议了一番具体章程。在选址的问题上,赵玮有一个建议:“等我们春天搬回侯府,这处小宅就荒废了,岂不可惜?不如就把这里改建成图书馆吧?此处地方还算宽敞,闹中取静,可以算是个不错的地点。”

    赵琇倒是有些舍不得,但想一想,反正搬回侯府后,也没什么机会再回来住了,索性就拿它做了图书馆也没什么不好。父亲母亲生前没能按计划住进这座小宅,死后多年倒能长长久久地在这里落户了。

    赵琇还觉得,既然图书馆是免费的,就算另开一处附属的茶馆,挣些小钱维持图书馆的日常运作,也是未必足够的,而且有可能会被冠上敛财的污名。她既然有心要为自家挣名声,已经搞出了这么大的计划,自然不会在乎这点小钱。她提议从自家田产中划出一小部分,专为了供养这处图书馆,并且这部分田产从此就不再受赵家子孙节制了。因此,管理田产的人,管理图书馆的人,都要仔细挑选,确保品行上佳,不会出什么问题。而赵家的子孙后代中,若是有人不肖,保不住家业,那至少不会把这座图书馆胡乱卖掉换钱。若真到了家业不继的那一日,他们借着赵家子孙的身份,托身馆中,做个小小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想必也不至于饿死,还能读点书,长点学问。

    赵玮听得目瞪口呆:“妹妹想得真长远……”

    “我并不是无的放矢的。”赵琇道,“我常听老人说,富不过三代。哥哥与我就是建南侯府的第三代,算是中兴,可谁能担保我们的后代子孙就一定会争气?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家业败落,有祭田可保子孙温饱,有族学可以教子孙读书立身,有图书馆,则是给了子孙一处托身之所,一个体面的身份。有可能受益于图书馆的学子会有多少?他们当中若有十之一二是感恩的,咱们家的子孙就能受益不浅了。”

    赵玮怔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郑重向妹妹行了一礼:“妹妹思虑深远,实非愚兄所能及。”

    赵琇抿嘴笑着躲开了:“哥哥先别光顾着夸我,还是赶紧先把章程拟好吧。这只是我们的初步构思,还要等祖母点头了,才能实施呢。”

    赵玮一笑,便又与妹妹商量起来。第二日,他们兄妹齐齐拿着拟好的章程去请示张氏,张氏看得热泪盈眶,什么异议都没有,立刻就点了头。赵玮当即便着手去办了。

    时间进入了二月,万物苏醒,冬去春来。在京城中,建南侯即将为纪念亡父而建立“明知图书馆”的消息也传开来了。城中清贫学子奔走相告,这书馆是免费的,而且只要自备笔墨纸砚,甚至可以将馆中的典藏全部抄写下来,带回自家收藏。

    京城的士林圈子都轰动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