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知县来信

华西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最才子最新章节!

    蛾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象吴节略微有些成就,就要重提吴、唐两家的亲事,这孩子已经魔障了。

    吴节不敢同她再讨论下去,否则,又是一通唠叨。

    本期府试一共有三场,离最后发榜还有好些日子。

    林知府亲点了吴节是本科案首,按照士林的规矩,他已经是自己的座师了,应该去他那里拜门。不过,还得等到放榜再说。

    眼前,也只能呆在客栈等消息。

    反正离院试也没多少时间,有这个闲暇,索性在客栈里将考卷背熟。

    如此,又读了七八日书,终于府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不出所料,吴节拿了头名。

    考虑到还有二十来天就是院试,吴节也没回新津县,就在成都长住备考。

    新津县对以前的吴节来说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故乡,他从小就长在南京,对这个老家也没什么感觉。更何况,如今的吴节本就是一个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年轻人,相比之下,成都的繁华和热闹更合他的胃口。

    得了第一,接下来就该去拜座师。

    放榜的那天,吴节便买了一大堆礼物,带着蛾子去找林知府,却被告之知府大人去泸州州了。

    原来,林知府的从弟林廷陈在成都逗留几日之后,就要去北京参加顺天府的乡试,顺便同陆府完婚。本来,从成都去北京,过秦岭,然后沿渭河、黄河、大运河北上是最快的。可林公子富贵人家出身,吃不得旅途的苦。考虑的片刻,还是决定坐船去泸州,然后顺长江而下,如此,路上虽然要多耽搁些时日,却也舒适。

    林知府就派了官船,亲自送他过去。

    这一去一返,怎么着也得十日。

    吴节没办法,只得放下礼盒,告辞而去。

    成都的日子过得可比新津有意思得多,拿到第一,特别是张贴在府学大门上的那篇文章,震动整个四川,已成四川文坛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不但成都府的士子门不但登门拜访,连嘉州、泸州的文人也慕名来访。

    士林之中的交际免不了要办办文会,吃吃新酿的米酒,探讨学问。刚开始的时候,吴节还打起精神应酬,可自古文人相轻,与会之人免不了要争强好胜,辩个面红耳赤。如此再三,他也有些厌烦,就想寻个清静的地方读几日书。

    杨宗之来了。

    玉立先生来寻吴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吴节帮忙编纂他的新书;再则是想让吴节搬去他在成都的宅子里长住,一应食宿,都无须担心。

    编纂新书一事吴节毫无兴趣,自己的强项在于考试,像编书这种扎扎实实的东西,自问还没那个学问,就不出丑了,大不了到时候跟杨宗之打打马虎眼。

    至于去杨宗之在成都的宅子居住,反正马上就是院试,接下来又是乡试,考场都设在成都。现在回新津去,到时候又要跑过来应试,很是麻烦。

    如果能够住在杨宗之的宅子里,倒是一件好事,至少也能节约一大笔开销。

    杨宗之在新都的家早在嘉靖初年就被抄了,现在回乡,唐夫人特意将成都的一座三进院子送给了大舅子。

    这座院子颇大,本是唐家的产业,很是干净清雅,就是有些荒芜,里面只有一个烂眼圈的老头看守,冷清得门可罗雀,倒不怕被人叨扰。

    蛾子一看,心中喜欢。

    她以前在南京虽然是个小丫鬟,可也是过惯了富贵生活的。

    小姑娘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几日这般高兴过,看到那些身份尊贵的读书相公们对自家少爷如此恭敬推崇,恍惚中又仿佛回到了在南京时的日子,那时候,故老爷还在做官。

    苍天开眼,我吴家又要复兴了!

    吴节一向让着这个小丫头,又推脱不过,就同她一道搬了过来。反正这地方如今已经属于唐宗之,同唐家也没任何关系。

    可住进来之后,吴节才发现自己上了一个当。

    本以为来这里可以节约生活成本,实际上,吴节这个批着古人外衣的现代人花起钱来一向大手大脚,手头已经有些窘迫。

    可住不了几天,院子里却陆续有不少人进进出去。有雕版的匠人,有书坊的伙计,还有牧马山房的学生。

    吴节这才知道,此地正是杨宗之编撰、校对新书的地方。这里的热闹劲,比客栈还甚,吵得人头疼。

    无奈已经答应了杨宗之,也不好意思离开。

    杨宗之书院的学生中大多是唐家本族人,新招的士林后起之秀多是在诗会上见过的,大家都是熟人。

    当然,因为吴节同唐家的关系不尴不尬,彼此见了面,也没怎么说话。

    不说话也好,相见争如不见。吴节干脆和蛾子一倒住在最偏僻的小院子,看看书,写写字,画几笔郑板桥的竹子,然后同小姑娘下几盘五子棋,也是快意的人生。

    杨宗之依旧在新津给学生们上课,他的新书的稿子也不断被人送到这里,让人校对,然后雕版,准备印刷出版。

    作为四川士林中的第一流人物,杨宗之的稿子自然是一本不落地送到吴节这里来。

    吴节随便翻了几页,杨宗之的文章自然写得极好,就是没什么新意,不外乎是儒家那一套传统学说,什么天人感应,什么君君臣臣的,就懒得看。

    时间进入农历五月,天气一日热似一日。

    四川的夏天和南京区别不大,都一样闷热难熬,可只要新静,却凉风自生。

    斗室之中,一壶茶、一卷书,一支檀香袅袅燃起,让人心气平和。

    蛾子可是也闲不住的人,自从住进这个小院,整日间都在忙。一会儿扫院子,一会儿给花坛里的栀子浇水,一间不大的院子竟让她收拾得齐整。此刻的她正站在窗台,手端着糨糊碗糊窗户纸。

    正午的阳光从外面投射进来,夏季之人本穿得单薄。薄麻衫像是被照得透了,里面是一具婀娜摇曳的身枝。

    风吹来,带着新撒在地上的井水的湿气,其中还带着蔷薇花的香味。

    吴节正在看一本《昭明文选》,见此情形不觉心中一动:当初在南京同蛾子圆房的时候,好象没觉得这小丫头有什么好处,身材平板,准一个火柴妞。想不到这才几年,就已经出落得如此动人。

    “看什么看!”狠狠地瞪了一眼,突然发现吴节火辣辣的目光,一向泼辣的蛾子正要发怒,却突然扭捏起来。小脸微红:“又不是没看过……”

    声音却低了下去。

    屋中的气氛有些暧昧,蔷薇的香味更浓了,也不知道是花香还是蛾子身上的体味。

    吴节一冲动,忍不住伸手去握住蛾子,也不说话,只笑眯眯地看着她。

    院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杨宗之手中抱着一大叠书稿走了进来。

    吴节忙一伸手把蛾子从窗台上抱了下来,微笑道:“小心别摔了。”

    蛾子咬着下嘴唇看了吴节一眼,眼波流动。

    “玉立先生近日可好,住在先生这里,给你添麻烦了。”被杨宗之撞破此间旖旎,吴节有些不好意思,反先问起他来。

    杨宗之将一封信递过去,道:“士贞,这是你的恩师高知县给你写的信。高知县知道你住我这里,让你也别急着回新津,先将童子试过了,拿到秀才功名再说。”

    吴节拆开信件看了一眼,神色微动。

    杨宗之见吴节神情异样,不禁问:“怎么了?”

    吴节:“没什么,一点小事。”他笑了笑,笑容却有些艰涩。

    高知县的信中的确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