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建设家园(二)

茶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远东1628最新章节!

    虽然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冬天了,而且中队的工作量非常大,但随着远东公司大量物资的支援下,使得各项工作都能顺利的进行。

    这个已经几乎废弃的地方,原来也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落,总共住着数百户人家。从遗弃的几所比较大的院子就能看得出来,以前这里有过一户地主和几个比较富裕的人家。

    可如今这里已经彻底的破落了,成为了一片残垣断壁。许多年都没有人回来过,他们的结局不用想也大概能猜得出来。

    这些年中原各地局势非常混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还有四处肆虐的流贼,以及比流贼还要凶狠的官军,遇到老百姓都是往死里祸害。

    乱世人不如狗,普通的老百姓想在这样的世道活下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这样的村落,在中原北方各地并不罕见,十室九空可不是说着玩的。

    好在这个村子房屋非常已经破败不堪,但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还都没有完全毁坏。随着公司支援的工具和各种建筑材料的陆续到达,整个村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改造完毕。

    公司建委基建处派来了大批的建筑工人,逐村逐镇的教授村民修缮改造这些危房旧房,使得各地的房屋修缮工作进展很快。

    这个时代的农村,随便那个村子都能找出不少会一些木匠活的人,虽然说手艺马马虎虎,但是干一些修缮危房旧屋的粗活,却真不算什么。

    尤其是得到了远东公司基建处的建筑职工的教授培训,再加上公司提供的大量趁手的工具,以及大批油毡纸、沥青、水泥等建筑材料,使得修缮改造后的房子,照比原来还要坚固、保暖。

    首先是将房顶腐朽不堪的木料换成新木料,然后在屋顶铺一层油毡纸,然后用烧化成液状的沥青将所有的缝隙封住,再外覆一层厚厚的茅草,全部采用滩涂地的天然芦苇,接着在芦苇上涂上一层稀泥,最后像织毛衣一样密密地放上一层秸秆。

    用秸秆编织出来的屋顶非常讲究,要求做到非常顺滑,以便雨水顺利地淌下来而不渗入屋内。这样一来,就算下再大的暴雨,房屋内都不会出现漏雨的现象。

    这些危房的墙体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早就不堪使用,所以要全部扒掉。在附近寻找到足够的黏土,浇上适量的水分,还要充分的地搅拌,再活上切成一段段的芦苇、秸秆,一层层的叠泥墙。

    泥墙的黏土要一遍又一遍地夯实,直到泥巴彻底的均匀,然后再一层又一屋磊上去,一次又一次洒上米汤。这样一遍遍垒出来的泥墙非常坚固,甚至不比砖墙差多少。

    以前这种土坯茅草屋的房门和窗户与土墙之间往往都不严,无论怎么用泥土封堵,不出几个月就会露出缝隙。

    现在因为有了公司运来的水泥和沥青,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得原本一到冬天就四处漏风的土坯茅草屋,变得非常的严实,即便再冷的冬天也不会漏风。

    屋内的格局也采用了辽东的那种格局,采用通铺火炕的布局。火炕的表面抹上一层水泥,再铺上两层黄麻布,最上面再铺上一层薄薄的毛毡,即便在辽东也能熬过最寒冷的冬天。

    农户家的院子里还要规划一番,秋收的时候大批的秋粮,需要建一座储存粮食的粮仓。入冬前公司还会运来大批牲畜家禽的幼崽,所以还要垒一个猪圈和鸡舍。

    猪圈和鸡舍的旁边还要挖一个制作青储饲料的窖坑,以后中原将大面积种植玉米,秋收后的玉米秸秆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做为青储饲料的主要原料。

    后院还得挖一个土法堆肥的窖坑,以后家禽家畜的粪便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制成土肥,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石磨倒是不用愁,因为这东西太沉,逃荒的村民都没有带走,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一个石磨。

    每个小院还围了一个简陋的篱笆墙,采用拇指粗的竹条简单的编成。以后村民们还可以自己再垒个黏土墙,那每家每户就是一个真正的院落了。

    整个村子数百间房屋,数百名村民的房屋先期修缮完毕,安置完他们还剩下近半的房屋,以后还可以把各地收拢的流民安置一部分在这里,反正周围的土地有的是。

    村子里的那间最大的院子,现在变成了中队部和中队的仓库。为了讲求平均,那几个相对大一些的院子也没有分配。

    村子一共有三处水井,随着近几年天气的逐渐恢复,原本干涸的水井已经有水了。公司派出专人重新的挖深,清除了井底的淤泥,还用红砖、石块和水泥重新砌了一遍。水井的上面安装了铁质的轱辘架,采用非常方便的手摇方式取水,不但安全而且省力。

    中队干部还组织村民,在附近采石把村子里的道路重新铺设了一遍。还在村子旁边平整了一片面积不小的操场。

    冬天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对村民进行冬训,或是组织村民在这里从事各种文体活动。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也可以召集村民在这里开会。秋收的时候,这里也可以成为村民的晒谷场。

    这些工作说得容易,其实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公司在进入中原之前的两年里,对所有的基层干部不断的进行培训,还对各地农村做了详细的改造规划。

    而且各地的基层干部都具备成熟的基层管理经验,所以各地基层的工作都能做到组织有序,还能充分的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大伙拧成了一股绳,共同努力建设自己未来的新家园。

    当各地的村民看着原本杂草丛生的村子,一座座破败不堪的危房,在他们的努力下修缮一新,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这些底层的苦逼农户,可能几辈子都没住过如此好的房子,他们走进属于自家的院子,一个个兴奋的不能自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