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
1696年六月,索额图又一次得到了沙皇彼得一世的接见。
其实,按照原先的计划,去年(1695年)开春后索额图就该离开了。但沙皇强留了他,原因是当时他的兄弟伊凡五世已经病入膏肓,行将故去,届时彼得将举办一场盛大的仪式,以庆祝他成为“至高无上的唯一”——之前伊凡五世为第一沙皇,彼得一世为第二沙皇,名义上二者共同执政。
索额图没有办法,只能留下来。在遣两位使者跟随东去的俄罗斯僧侣返回北京知会情况后,索额图心安理得地在莫斯科住了下来。期间,他游历了附近的名山大川,考察了附近一些府县的情况,同时也和莫斯科的其他外国使节聊了聊,这眼界和见识是蹭蹭地往上涨。
彼得沙皇对索额图使团一行人也很重视。不但多次邀请他参加宫廷举办的宴会、舞会,同时还带着他一起去皇庄打猎,检阅军队,让索额图感激莫名。
时间很快到了今年春天,生命力出乎意料顽强的伊凡五世终于撑不住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溘然长逝。彼得一世在“悲伤”地办完兄长的葬礼后,召集诸位大臣、驻莫斯科外国使节及一些合作多年的外国大商人,在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皇庄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在这场据说花费了二十万卢布的盛大庆典中,彼得一世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唯一”,至高无上的主宰。索额图作为嘉宾自然也出席了这场庆典,不过对此却没有什么太好的评价。毕竟在他看来,两个沙皇共同执政的事情实在太荒唐了,哪怕伊凡五世是低能儿,实际权力尽数落在彼得手中,但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样的情况太容易给野心家机会了,俄罗斯果然是蛮夷!
在莫斯科渡过了整个春天后,索额图向彼得一世辞行,打算返回北京。说实话,此番出行他并没有全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沙皇彼得一世并不打算在黑龙江一带策应大清的攻势,这让肩负使命的索额图大为失望。他曾经据理力争,也曾经许下了厚利,但都被俄罗斯人拒绝了。他看得出来,彼得沙皇并不是不动心,事实上他对于大清许下的贸易厚利,以及黑龙江中下游的土地有些兴趣,但在综合权衡之后,他还是坚决地拒绝了这个看似诱人但有可能让俄罗斯帝国吃大亏的建议。
与此相比,沙皇对于共同打击准噶尔蒙古势力倒十分感兴趣。准噶尔蒙古人口虽然不多,但土地极为广阔,几有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多。如果算上名义上的仆从国哈萨克汗国(这个仆从也是屡降屡叛,屡败屡战……)等地的话,领土面积还要更大,与中亚、西亚、北亚多个势力接壤。他们不但在这片土地上与俄罗斯帝国形成直接竞争,很多时候更是直接突入俄罗斯境内,袭击其村庄,抄掠其人民,让俄罗斯人极为恼火。如今索额图提出双方共同夹击准噶尔汗国,其实正中俄罗斯下怀,因此双方很快就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并签署了相关密约。
两个主要任务只完成了一个,这对索额图来说无疑是不合格的。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俄罗斯的情况索额图现在也略知一二了,尤其是在花钱收买了一些消息后,索额图已经明白这个国家目前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西面,打算在这个方向用兵。他们去年甚至一度打算向南用兵,彼得沙皇在部将的撺掇下,意欲率领4.6万名经过整训的新军南下攻打亚速城,但因为听说顿河入海口附近有东岸海军的舰只在活动而作罢——彼得现在已经明白了,要想拿下亚速要塞,不断绝其海上外援通道是肯定不行的,虽然俄罗斯帝国已经在坦波夫建设了一支内河舰队,但是否能够打赢奥斯曼和东岸海军,谁都没有信心,因此最后只能作罢。
现在俄罗斯只有向西扩张一条路了。向东的话,人烟稀少,对手强大,实在不好搞。考虑到最近一年他们与东岸的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索额图认为基本没有可能让俄罗斯向东了。西边有人口稠密却一盘散沙的波兰,有控制着关键出海口的瑞典——索额图充分了解了这些地方,并让随从描摹了多幅欧洲地图,记录了许多欧洲君主的谱系,打算带回北京献给康熙——俄罗斯有什么理由为了远东那些寒冷的冻土与东岸人厮杀呢?
因此,索额图基本已经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了。前阵子他向沙皇此行,彼得他允准了,并且准备派两千名士兵护送其东归——这些士兵未来将就地驻扎在中亚——这次又突然召见索额图,大概是想回赐他们礼物了吧。
索额图在俄国卫兵的护送下匆匆来到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皇庄,见到了身穿炮兵上尉军装的彼得一世——彼得经常和麾下士兵们一起进行演习,并亲自担任角色——彼得一世离开了演习场,然后在一间会客室内招待了索额图及其随从。
“公爵阁下能来到莫斯科并奉上国书,这是博格德汗对朕表示永恒友谊的极好标志,贵我两国间的和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朕已遣使者快马前往托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色楞格斯克,让当地的军政长官准备好物资,并好生招待,确保贵使可以安然返回北京。至于内地各城市的招待,请不用担心,他们无需预先准备。”彼得一世坐在书桌后面,一左一右分别是罗莫达诺夫斯基和缅什科夫两位军事重臣,只听他继续说道:“与加赞(噶尔丹)的战争,俄罗斯会做好准备,也请贵国履行承诺。请稍等一下,我会写一封国书交由贵使带回去。”
说完这些,彼得一世让卫兵拿来笔墨,直接当着索额图的面写起了国书:“朕承至尊无双、无始无终、无从觐见也无法形容的,令人敬畏和难以接近的,凌驾九霄,寓居在高不可攀的天国、统辖全体天神的大智大慧所造的唯一永生的儿子我主耶稣基督的上帝,创造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万物、赋予他们以生命和灵魂,时刻俯察大地、使万物各得其所、溥施人类以仁慈圣爱的上帝,天堂、人间、地狱皆极敬畏的我们独一无二的、分则为三位而受黎元歌颂,合则为一体而为众生膜拜的上帝,以其恩典和眷爱,并凭其权力和旨意授朕以执掌东正教的权柄、君临大俄罗斯帝国和众多新归附的国家,并赖上帝护佑得以永履和乐,与世无极,朕大君主彼得一世·阿历克谢耶维奇,谨致此函与汗八里城的统治者、大亚细亚诸国的宗主、全中华帝国神圣的汗、朕的挚友博格德汗……朕已谕令普里科夫中校率火枪手2000名、哥萨克500骑增援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并迁移三千户人家到附近从事耕作,预计明年即可完成准备,届时望大君主予以协助,共同出兵……去岁,敝国商队未完成买卖就被迫离开北京,致大批未售出货物运回西伯利亚,望大君主晓谕臣下,允准俄罗斯商队在北京自由贸易……通往北京的道路,因缺水及混乱的局势困难重重,如果俄国商人发现更为便捷的通往北京的道路,万望允准,不要阻止……朕将遣伊尔库茨克主升天修道院修士大司祭普拉特科夫前往北京主持神事,请予以协助……”
彼得花了大概半个小时就写完了国书,很显然之前就已经有腹稿了。他通篇没有提到与清国合作夹击东岸的事情,只是重点谈了一起剿灭准噶尔蒙古势力、多多发展商业、协助神职人员等事情,与之前和索额图等人谈的差不多。
索额图接过国书后,按照对等礼节,对彼得一世进行了跪拜,然后说道:“感谢大汗。自敝使团抵达之日起直至如今,陛下惠予优渥待遇,多次赐宴,并安排了诸多娱乐,演奏优雅之乐曲,实乃感激涕零。我等前来贵国应办之事,亦颇有成果,今将满意启程。归去后,我等定将情形陈奏吾皇,吾皇聆此,必将十分欣悦,并视之为陛下始终不渝之友谊。”
说完了一套场面话后,彼得让官员将一份礼单送到了索额图手上,这便是临别回礼了。给康熙的是:金色、银色毯子各三幅,黑貂皮一张(1300卢布);貂皮四捆(2070卢布);黑色和黑褐色狐皮十八张(730卢布)。给索额图的礼物是:貂皮七捆(1870卢布);狐皮七张(50卢布);银鼠皮十四捆(91卢布)。给使团其他成员的礼物是:貂皮十五捆(1989卢布)。以上总计8100卢布,不算多,但也绝对不算少,彼得一世还是讲究的。
在送走索额图一行人后,彼得没有离开会客室,而是几位重臣讨论起了一些相关的事情。
“中国其实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强大有力。当今的中国皇帝并没有令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他压制起本国人民来比罗马的尼禄还要狠,他已把数千人迫害致死,成千上万的人惨遭掠夺,以致彻底破产。此外,中国宫廷内虽然人很多,且极尽奢华之能事,但人民却生活困苦。看起来,中国人民既不强壮,也无智慧,更不勇敢,在中国人的一切活动中都充满着反复无常、傲慢、奸诈和胆怯。总之,只要我们的边界守护良好,则一切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他们善于吹嘘,哪怕战场上从未出现超过两万人,他们也会说成有十万、二十万人。当然我们现在和他们之间的边界有些疑问了,因为东岸人占领了阿穆尔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彼得一世站起身,在房间内踱着步子,朝左右说道:“但中国人那边有极大的商业利益,不得不让我们倾注心力,谨慎对待。我们现在有一些纺织厂了,可以从中国人那里进口能够加工为成品的原料,英国人和荷兰人很喜欢这些东西。中国的金价比较低,可以在北京多多套购获利。中国的宝石也非常便宜,可以想办法多加采购,然后贩卖至西欧。现在中国人生产的土布在涅尔琴斯克、雅库茨克、伊尔库茨克、叶尼塞斯克等地非常畅销,使得我国输出了不少金银,你们要想想办法。诸如此类的还有瓷器、烟草,西伯利亚人很喜欢消费这些东西,这不好,要限制进口。啊,对了,茶叶可以多买一些。我知道很多人已经习惯喝中国茶,很难戒掉,那么就干脆多买一些,转售到欧洲,以弥补这部分金银的消耗。”
彼得在屋内越走越快,似乎在激烈思考着,最后他又说道:“关于我国出口至中国的东西,也不能什么都卖。皮货是第一大出口商品,但你们要学学中国人怎样加工,那样能卖更多钱。现在中国人无法从通古斯人那里买到这些东西了,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多多下功夫。西伯利亚有一些生产油性革的工厂,在中国人和蒙古人那里有很不错的销路,这很好,但要继续加强,目前产量还不够。大牲口要尽量少卖一些,这一则是可能让中国人得到好处,增强他们的实力,二则是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牲口价格。我知道在色楞格斯克、涅尔琴斯克等地,还缺乏大量的自愿开垦的农夫,大部分前去的都是被迫的移民或刑事犯人,他们的热情是有限的,通常也很贫穷,如果牲口价格过高的话,影响会很坏。”
“总之,尽量减少金银的输出,增加金银的流入,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国家现在并不富裕,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耗费很大,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而且,我还要为战争储备资金,你们明白了吗?”彼得一世最后又说道。
“明白了,我的陛下。”几位重臣躬身答道。